从产业到教育再到兜底政策,总书记嘱咐得细,要求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
当年在梁家河的每一个细节,都触动并温暖着青年习近平的心。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大队插队。
南邑村习仲勋住过的院落。土地革命时期,不到20岁的习仲勋就投身创建陕甘边根据地。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习仲勋一生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图为习仲勋考察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和改革情况。
在分配土地时,他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沿,每天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有空就帮群众种地、推碾子,利用一切机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一次到宁德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下党乡考察时,他跋山涉水,从早上7点半走到中午12点多,乡里百姓说他是到过这里最大的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紧紧抓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主席向世界宣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主张,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习近平的故事》等系列微视频在外国主流媒体播出,中国思想、中国价值、中国理念在全世界广泛传播。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顺应全球开放合作的大势,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超越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封闭性、零和性,体现了鲜明的开放性、平等性、包容性。
讲好中国故事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幕幕诗意与创意结合的场景令全世界瞩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开幕式主创团队自始至终的追求讲一个伟大中国的故事。同步开展的智库交流、媒体论坛等,让中国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全面。
同年岁末,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正式开播,通过6个电视频道、3个海外分台、1个视频通讯社和新媒体集群的旗舰阵容服务全球受众,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深情讲述自己在陕北一个小村庄当农民的故事,并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同老百姓的情感: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正如习主席所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出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
从充满中国文化韵味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再到破冰而出的冰雪五环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辉煌盛典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崛起,那么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浪漫空灵则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和从容的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在各种国际场合阐述中国主张,彰显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持续开展脱贫攻坚看中国海外受众互动活动,以平实视角和小切口展示具体可感的中国脱贫攻坚做法和成果,引发海外受众浓厚兴趣。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被世界理解。
直面人类文明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终极问题,习主席主张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图片展、中国电影周、拥抱中国艺术节专场演出这些活动犹如一场场文化的盛宴,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滋养国与国之间的美好情谊。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重要平台。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许多受众惊奇于直播带货这种新方式对拉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的作用,斯里兰卡网友杜丽卡说:我们国家也应该向农民推荐这种方法。故事是世界语。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国际传播工作。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2019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央媒体建立了一批海外机构,基本覆盖全球热点地区和重要城市。
不论经济合作,还是国际维和、卫生防疫、减灾扶贫、生态气候、安全反恐、南南合作等,中国都始终走在前列,勇于担当,是主要推动者、倡导者、贡献者。中国文化年、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等中国文化品牌活动在全球掀起感知中华文化魅力热潮。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2018年12月,在对葡萄牙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题为《跨越时空的友谊 面向未来的伙伴》的署名文章,文章这样写道:几百年前,中国青花瓷漂洋过海来到葡萄牙,同当地瓷器制作技术相融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葡萄牙蓝。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1年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不论上合组织峰会、金砖国家会议、中非峰会、G20峰会,还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中国始终秉持《联合国宪章》宗旨,以义为先参与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对外宣介。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对西班牙王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深情讲述中西交往源远流长的故事早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就将古都长安同西班牙的塔拉戈纳联系在一起。
目前,以外宣旗舰媒体为引领,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积极参与的外宣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精心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国内国外重要活动对外宣传,编辑出版多语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覆盖173个国家和地区。
当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必修课。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监 制丨王敬东主 编丨李璇编 辑丨孟利铮 李珊珊 田雨棣校 对丨李璇 陈延辉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深入阐释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
中国电影、中国图书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中国流行文化在海外受到热捧在一篇篇稿件、一幅幅照片、一个个镜头里,中国作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魅力得以浓墨重彩地呈现,中国故事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亮丽篇章。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答案: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菜园子大棚种植等也成为海外网友讨论的兴趣焦点。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面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习主席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强调各国共同协商、深化交流,共同参与、合作共建,平等发展、共同分享。
一年前的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这样强调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
图片展、中国电影周、拥抱中国艺术节专场演出这些活动犹如一场场文化的盛宴,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滋养国与国之间的美好情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在各种国际场合阐述中国主张,彰显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
留言0